一是精準救助打造“暖心工程”。始終將精準救助作為核心使命。通過建立健全困難群眾動態信息庫,精準識別需求,實施“一戶一策”救助方案。在助醫、助學、助困、助老、助殘等領域形成了一批有口碑、有實效的品牌項目,每年大病救助25萬左右、圓夢助學170萬左右、晴暖夕陽70萬左右、助力鄉村振興(社區基金、幸福家園)80萬左右,切實將慈善溫暖送到最需要幫助的群眾心坎上。
二是“慈心助農”助力鄉村振興。緊密結合縣域發展大局,創新開展“慈善+鄉村振興”模式。設立專項基金或項目,重點支持困難農戶發展特色種養殖、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產業,提供技術培訓、小額信貸貼息、市場對接等服務,變“輸血”為“造血”,有效幫助低收入群體增收致富,成為服務地方中心工作的生動實踐。
三是“慈善+網格化”夯實基層根基。充分發揮基層治理網格優勢,將慈善工作深度融入網格化管理體系。網格員兼任慈善信息員、宣傳員、聯絡員,負責轄區困難群眾摸排、慈善需求收集、政策宣傳、救助申請代辦、志愿服務組織等,實現慈善服務與群眾需求“零距離”對接,極大提升了慈善工作的響應速度和覆蓋廣度。(泗陽縣民政局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