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縣數據局堅持目標與問題導向相統一,錨定工作思路、健全機制、壓實責任,聚焦多維賦能,優化營商環境,著力讓公共資源交易“點”到有數,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AI+招標”智能“檢測點”。運用“AI+招標”智能模式,構建專檢責任壓實、問題精準識別、結果實時糾偏、實效持續強化的閉環管理體系,全面提升招標文件編制質量,實現100%規范檢測。截至7月底,共完成135份招標文件檢測。
二是數字人民幣場景“拓展點”。聚焦數字人民幣應用增量擴面與場景創新,優化其在國有土地拍賣、工程款支付等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的應用,做到應推盡推,確保政策落細落實。截至7月底,共完成場景6個,交易頻次946次,交易金額6.60億元。
三是投標保證金便利“繳納點”。以市場主體需求為核心,重點推行信用承諾替代投標保證金等多元化繳納方式,有效降低中小微企業等交易主體成本,提升便利度,釋放市場活力,助力紓困發展。截至7月底,其中使用非現金多元化繳納13002份,占比99.92%。
四是項目交易數智“融合點”。堅持服務與監管并重,通過電子化不見面開標、智能輔助評標、開標評標全流程見證以及數智化監控全覆蓋等舉措,全力提升工作質效,保障交易過程公開公平公正。截至7月底,共完成公共資源進場交易項目247個,交易總額24.0391億元,節約國有資金2.9501億元。(徐笑 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