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龍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關于為保障糧食安全穩定前提下增加農民收入與拓寬農民致富渠道的建議”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今年以來,我局繼續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中心任務,年初出臺了《關于加快推動農民持續增收促進共同富裕的實施方案》,加快補齊農民增收短板,全面落實各項增收措施,著力構建持續穩定富民增收長效機制。
一是實施能力提升行動,發掘農民增收潛力。圍繞現代農業發展需求,推動農業種養技術和創業技能培訓下沉,大力推廣田間大課堂、地頭講習所,采用“理論授課+實踐操作”方法,培訓一批“田秀才”“土專家”。圍繞當前市場流行新型經營模式和流行領域,逐步實施農民新型技能培訓。今年以來累計舉辦農民培訓13期,培訓高素質農民1850人,其中小農戶占比75%以上,當面跟蹤指導960人次,通過微信、電話等指導1800余人次,組織學員觀摩學習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實訓基地13批次,其中組織3批次參訓學員到外縣市觀摩學習;已創建2家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實訓基地(田間學校)。結合商務局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建成13個鄉鎮服務站,進一步完善農村電商物流公共服務體系,發揮電商服務站對我縣電商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促進帶動作用。
二是實施擴大就業行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聚焦就業平臺載體應用,不斷擴大載體對農民就業的促進作用;圍繞“223”產業矩陣布局和發展,持續強鏈延鏈補鏈,加快項目招引和建設,壯大產業“需求鏈”“供應鏈”,拓展農民就業空間。今年以來,全縣圍繞“223”產業矩陣新引建農業重大項目38個,計劃總投資38.9億元。大力推進休閑農業產業發展集聚化、經營主體多元化、業務功能多樣化、休閑設施現代化、服務管理規范化。成功舉辦泗陽春季招商推介會、泗陽預制食品產業(上海)招商推介會等特色招商活動,共簽約25個農業項目,計劃總投資超44.67億元。
三是實施返鄉創業行動,激發農民增收活力。今年人社局出臺《泗陽縣“樂業泗陽”(2023—2025 年)行動計劃》,圍繞省、市就業創業工作要求,通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大力扶持自主創業、廣泛匯聚人才資源以及完善技能培訓體系等措施,持續推動我縣高質量充分就業。打造創業孵化示范基地,針對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依托創業孵化基地、返鄉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采取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業模式,孵化一批創業項目、集聚一批創業能人。
四是實施改革創新行動,保障農民增收利益。結合新一輪村集體經濟振興計劃,通過資產入股、聯合開發、生產服務、資源整合等“集體帶農戶”利益共享模式,增強集體經濟分紅能力。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放活管理,探索設立風險保障金機制,保障農民土地流轉合理收益。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分工協作為前提,以利益聯結為紐帶,鼓勵組建服務聯盟、聯合社、產業化聯合體,拓展“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民”等合作模式,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提升強農產業增收效果,強化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抓緊抓牢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帶農促農優勢。目前全縣合作社累計902家,縣級以上示范社達170家,示范率達18.85%。。不斷壯大國家、省、市、縣四級農業龍頭企業梯隊,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隊伍。截止4月底,全縣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6家,銷售收入達10.11億元,同比增幅4.33%。
五是實施政策保障行動,夯實農民增收基礎。推進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城鄉一體化,鼓勵有條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成員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進行補助,逐步提高城鄉居民醫療報銷比例,提升農民待遇保障的獲得感;健全農業農村多元投入保障機制,穩步提高、逐步優化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和結構;強化涉農補貼政策落實,確保種糧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秸稈還田補貼等各類涉農補貼足額及時發放到位。加快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振興,以改革創新集體經濟發展體制機制為重點,以整合盤活集體資源要素為關鍵,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增強、管理水平提升、農民群眾受益。截止2023年5月底,我縣共完成產權交易總筆數619筆,其中線上交易309筆,完成交易總金額約5.78億,位居全市第一。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2178筆,7083萬元,支持低收農戶發展產業。
泗陽縣農業農村局
2023年8月9日
聯系人姓名:汪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