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圓紅馬甲”是誰?
廣場舞的音樂聲里,他們提著礦泉水走來,為汗流浹背的舞者遞上清涼;獨居老人的屋檐下,他們拿出理發工具,在義剪活動中變身貼心理發師;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中,他們帶著設備上門,一步步走遍全縣223個行政村,只為幫老人激活社保卡……
“小圓紅馬甲”不是某一個人,而是泗陽農商行193名基層網點與機關部室員工組建的37支“小圓服務隊”,其中35歲以下的青年員工占121人,是這支隊伍里最鮮活的力量。
“小圓紅馬甲”能做些啥?
“可上門辦理貸款簽約、社保卡換卡、密碼重置,能兌換殘損幣、宣講金融知識,還會組織義診、幫忙打掃衛生……”泗陽農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龔雪細數著服務隊的日常。在這座110萬人口的小縣城里,仍有金融服務難以觸達的角落。國家倡導普惠金融的春風下,泗陽農商行深耕廳堂服務創新,“小圓服務隊”便在這樣的實踐中悄然生長,成為普惠金融落地的鮮活注腳。
濱河支行運營主管楊小停作為服務隊成員,多次組織大家開展夜市擺攤。“現在詐騙手段太多了,能多提醒一個人,就少一分損失。”她總這樣說。
夜晚的市民廣場,石凳旁的服務隊成員楊小停半蹲著,膝蓋上的筆記本畫滿反詐漫畫。“大爺您看,說‘交一萬每月返兩千’的電話,哪有這種好事?這是盯著咱養老錢的‘軟刀子’呢!”她指著本地真實案例,把“陌生鏈接別點”“高息理財別碰”的道理,融進李大爺聽得懂的家常話里。
臨河支行大堂經理史云蘭也是服務隊的一員,常到街道集市為商戶講解人民幣識假知識、兌換小面額零錢。
“王阿姨您摸這兒,真幣具有明顯的凹凸感,而假幣摸起來滑溜溜的,跟打印紙沒啥兩樣。”賣西瓜的攤位前,服務隊成員史云蘭舉著真幣對著陽光,教王大媽“搓、聽、看”三招辨假幣,“您記著,收到可疑鈔票別慌,咱服務隊電話就印在聯絡卡上,隨叫隨到!”王大媽捏著服務隊送的驗鈔小手電,臉上樂開了花。“這下收攤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你們泗陽農商行的人,真是咱老百姓的知心人!”
泗陽農商行“小圓服務隊”自成立以來,已累計開展1000余次志愿服務活動,用心打造“安心、舒心、暖心”的金融服務生態體系。“紅馬甲”的足跡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他們用腳步丈量民生溫度,用真心搭建溝通橋梁,用專業守護財富微光。每一份金融關懷,都如春雨般精準滴灌進百姓的“好日子”里。
“讓自己成為一束光,溫暖身邊每一個人,也照亮自己的青春。”——這,便是“小圓紅馬甲”們最動人的注腳。
劉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