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二次會議上
縣財政局局長 董國宏
各位主任、各位委員:
我受縣人民政府委托,向縣人大常委會本次會議報告泗陽縣2020年財政決算(草案)和2021年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請予審議。
一、2020年財政決算情況
經縣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批準,我縣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26.5億元,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34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00萬元,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32.74億元;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73.99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51.24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00萬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31.47億元。
年度執行過程中受宏觀經濟形勢、土地出讓等因素影響,經縣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批準,我縣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26.5億元保持不變,將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變更為43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變更為21億元;將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變更為89.48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變更為68.27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變更為21億元。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1.收入情況。2020年,全縣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69億元,為預算的100.7%,同比增長3.7%。分部門完成情況:稅務部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92億元,同比增長5.0%;財政部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7億元,同比下降2.1%。
2.支出情況。2020年,全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7.75億元,為預算的98.1%,同比增長20.4%。主要支出項目情況:一般公共服務支出6.06億元,同比增長5.2%;公共安全支出3.18億元,同比增長18.6%;教育支出14.12億元,同比增長9.3%;科學技術支出3.19億元,同比增長3.4%;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2.03億元,同比增長3.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6.89億元,同比增長52.0%;衛生健康支出9.50億元,同比增長23.6%;節能環保支出3.93億元,同比增長62.8%;城鄉社區支出6.96億元,同比增長30.9%;農林水支出15.22億元,同比增長17.5%;交通運輸支出1.55億元,同比下降38.0%;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8252萬元,同比下降1.3%;住房保障支出1.14億元,同比增長115.3%;債務付息支出1.77億元,同比增長4.2%。
3.平衡情況。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結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69億元,加省市專項轉移支付及財力性轉移支付凈補助44.16億元、新增轉貸地方政府一般債券資金4.3億元,上年結轉0.73億元,調入資金17.55億元,全年一般公共預算財力93.43億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7.75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券還本支出4.98億元,結轉下年支出0.70億元,實現當年收支平衡。
4.結轉資金使用情況。2019年結轉至2020年安排的專項轉移支付0.73億元,2020 年當年專項轉移支付12.0億元,2020年當年實際執行12.03億元,結轉下年 0.70 億元。
5.財政轉移支付安排執行情況。2020年中央及省市對我縣轉移支付補助49.46億元(其中:上級返還性收入6.80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30.66億元,專項轉移支付12.0億元),比上年增加7.63億元,同比增長18.2%。全年安排使用48.76億元,結轉下年0.70億元。
6.預備費情況。縣財政預備費預算 1.26億元,當年沒有安排支出,調整預算沖減1.26億元。
7.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規模和使用情況。2020年年初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余額為0,當年沒有新增加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年末余額為0。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決算情況
1.收入情況。2020年,全縣實現政府性基金收入43.38億元,為預算的100.9%,同比增長34.2%。具體項目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0.34億元,同比增長34.7%;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2.34億元,同比下降0.4%;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6945萬元。
2.支出情況。2020年,全縣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67.79億元,為預算的99.3%,同比增長27.3%。具體項目是:城鄉社區支出61.49億元,同比增長20.3%;債務付息支出2.77億元,同比增長49.6%;債務發行費支出285萬元,同比增長25.0%;抗疫特別國債安排的支出3.26億元;其他基金支出2371萬元,同比下降3.1%。
3.平衡情況。按照現行財政體制結算,政府性基金收入43.38億元,加省市專項轉移支付及財力性轉移支付凈補助3.76億元、新增轉貸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28.5億元,上年結轉0.18億元,全年政府性基金財力75.82億元;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67.79億元,調出資金5.50億元至一般公共預算,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還本支出2.05億元,政府性基金年終結轉0.48億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收支決算情況
2020年,全縣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00萬元,上年結余47萬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上級專項補助收入5萬元;全縣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05萬元,結轉下年47萬元。
(四)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決算情況
2020年,全縣社會保險基金收入21.62億元,為預算的102.9%;全縣社會保險基金支出21.06億元,為預算的100.3%,當年收支結余0.56億元。
(五)地方政府性債務情況
截至2020年底,我縣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為145.44億元,其中:一般債務52.89億元,占36.4%;專項債務92.55億元,占63.6%。省核定我縣地方政府性債務限額為204.32億元,政府性債務余額低于省核定限額,債務風險總體平穩可控。
二、2021年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完成情況
上半年,全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68億元,為預算的57.9%,同比增長21.5%,稅收占比87.6%。分部門完成情況:稅務部門完成14.62億元,同比增長34.5%;財政部門完成2.06億元,同比下降28.0%。
上半年,全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2.48億元,為預算的50.8%,同比增長10.2%。主要支出項目情況: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56億元,同比增長2.9%;公共安全支出1.39億元,同比增長0.3%;教育支出7.78億元,同比增長6.3%;科學技術支出1.67億元,同比下降0.1%;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1.57億元,同比增長23.9%;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8.77億元,同比增長3.3%;衛生健康支出5.0億元,同比增長15.7%;節能環保支出1.59億元,同比下降3.2%;城鄉社區支出2.19億元,同比增長11.3%;農林水支出6.59億元,同比增長32.5%;交通運輸支出4711萬元,同比增長24.6%;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2452萬元,同比增長23.5%;住房保障支出3907萬元,同比增長219.5%;債務付息支出1.07億元,同比下降3.6%。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完成情況
上半年,全縣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20.89億元,為預算的41.8%,同比增長90.7%。具體項目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9.85億元,同比增長99.0%;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1.0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337萬元;彩票發行機構和彩票銷售機構的業務費用64萬元。
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31.93億元,為預算的51.3%,同比增長32.2%。具體項目是:城鄉社區支出30.60億元,同比增長33.8%;債務付息支出1.26億元,同比增長1.6%;債務發行費支出202萬元,同比下降1.5%;抗疫特別國債安排的支出459萬元。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完成情況
2021年預算安排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均為4228萬元。對國有資本經營收入收繳工作將在下半年進行,相關支出計劃在下半年安排。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完成情況
上半年,全縣完成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10.01億元,為預算的49.4%,同比下降0.2%;完成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9.65億元,為預算的50.4%,同比下降4.4%。
(五)財政預算執行主要特點
1.稅收增長趨勢向好,入庫稅收增長較高。一方面,受疫情影響,我縣去年上半年實現稅收收入10.87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稅收收入14.62億元,同比增長34.5%。另一方面,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紓企解困、減稅降費政策,助推企業復工復產,企業經營銷售和盈利能力持續提升,推動了稅收收入較快增長。從行業稅收結構看,工業入庫4.45億元,增長115%;房地產業入庫4.22億元,增長77.3%;建筑業入庫8750萬元,增長375.1%。
2.產業結構層次偏低,稅源基礎較為薄弱。我縣產業結構層次偏低,以中低端紡織業、初級產品加工業為主,房地產行業占稅收的比重較高,缺乏電子信息產業、高端紡織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支柱性行業。同時我縣優質稅源企業較少,多數企業為中小微企業,今年上半年納稅超過千萬的企業僅有34家,其中房地產業18家。
3.財政支出需求較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今年上半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呈現“雙上升”的趨勢。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16.68億元,同比增長21.5%。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2.48億元,同比增長10.3%,其中用于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農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支出達28.5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67.2%,剛性支出持續增加,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
三、上半年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落實新發展理念,助力全縣經濟發展。一是支持園區平臺載體建設。上半年,累計投入資金2.52億元,支持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吳泗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升園區項目承載能力,成功引進盛虹新材料、桐昆恒欣等一批龍頭企業入駐。二是落實重大產業扶持政策。緊盯我縣“2+3+N”主導產業布局,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和撬動作用,撥付各類涉企獎補資金1.42億元,支持企業科技創新、轉型升級,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三是增強金融服務能力。安排3000萬元企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有效信貸投放,通過組織銀企對接、行長企業行等活動,做好企業融資需求跟蹤,全力保障企業融資需求。上半年,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制造業貸款余額64億元,較年初凈增6.15億元,比年初增長10.6%。四是培育企業掛牌上市。圍繞重點企業培育,實行一企一策,對擬上市企業進行一對一輔導,做好服務幫辦。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各類掛牌上市企業29戶,其中,華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五是助推城市品質提升。上半年,撥付3.81億元,用于城區房屋征收補償;安排資金3260萬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安排資金2.67億元,用于淮海路、眾興路等城區公共基礎設施改造,城市品質進一步提升。
(二)科學組織收入,做大做強財源蛋糕。一是強化稅收協同共治,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分析研判收入形勢,落實對策舉措,壓實組織收入責任,形成部門齊抓共管、協稅護稅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68億元,同比增長21.5%,占年度預算的57.9%,稅收占比87.6%。二是強化重點稅源企業監管,密切關注重點企業生產銷售情況,重點加強對建安房地產業稅收管理,常態化開展收入質量監控分析,促進稅收收入高質量增長。三是全力推進策應扶持工作。加強各項財政政策分析研判,找準對上爭取工作的結合點和著力點。上半年,累計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資金26.7億元,通過競爭性答辯獲批財政部再融資債券試點縣,爭取再融資債券資金52億元,爭取新增轉貸債券資金1.1億元,不斷增強財政保障能力。
(三)加大民生投入,著力改善民生福祉。進一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認真落實上級各項民生政策,突出優先保障民生,民生支出占比不斷提升。上半年,民生領域支出28.53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67.2%,同比增長13.1%。一是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安排就業創業專項資金637萬元,做好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加大職業培訓和創業扶持力度。二是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優化教育布局調整,安排1.37億元用于桃源路中學、淮海路實驗學校、相文路中學等學校建設;安排7423萬元用于生均公用經費、困難生生活補助等教育經費保障。三是提升社會保障能力。發放城鄉居民養老金1.72億元、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4.71億元、行政事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2.73億元;積極落實困難群眾救助政策,安排城鄉低保金1.08億元、特困供養人員經費1884萬元、臨時救助220萬元;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和護理補貼3598萬元,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四是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安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資金797萬元,安排城鄉居民醫保補助資金3.2億元,撥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3800萬元,安排基本藥物制度補助3448萬元,安排泗陽縣第一人民醫院經費848萬元,支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五是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籌措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 1.36億元,水利建設資金1.31萬元,農房建設資金6.76億元;投入 1.12億元,支持我縣綠色蔬菜、精品桃果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
(四)積極創新作為,深化財政管理改革。一是預算績效管理取得實效。實施全面預算績效管理,不斷規范財政預算編制,嚴格預算執行管理,財政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分別獲得財政部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全國第54名、東部省份第18名、全省第2名的優異成績,并獲得中央財政獎勵資金2000萬元;獲得省財政廳財政重點工作考核先進單位,位次較上年提升2位,并獲得獎勵資金400萬元。二是完善新一輪縣鄉、縣與開發區財政體制。按照財權與事權相匹配原則,進一步激發各收入主體財源建設積極性;繼續加大基層財力保障,將財力向基層傾斜,將鄉鎮民政優撫相關支出上劃縣財政予以保障,進一步減輕鄉鎮財政負擔。三是嚴格落實“三保”預算審核要求。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要求,將“三保”所需資金足額納入預算,切實兜牢“三保”底線。四是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落實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制訂出臺《泗陽縣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全方位深化國有企業管理機制體制改革,促進國有企業提質增效。
總體來看,上半年全縣財政運行平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一是受宏觀經濟形勢以及國家政策性減稅降費的中長期影響,財政實現增收難度較大;二是財政收入結構不合理,對房地產業的依賴性較大,財政可持續發展能力需要改善;三是民生保障等剛性需求不斷增大,財政收支平衡壓力進一步加大。對此,我們將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2021年下半年,我們將按照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全年財政工作目標任務,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科學精準施策,努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此,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
(一)固本強源,保持財政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是強化收入組織。進一步鞏固減稅降費成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更深層次推動協同治稅,對財政收入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組織收入責任明確到部門,實現收入序時均衡入庫。二是努力培育主導產業。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搭建各園區科技綜合體和孵化器平臺,孕育和招引符合我縣產業規劃的龍頭企業,夯實支持高質量發展的工業基礎。三是積極策應扶持。主動對接中央和省重大方針政策,加大向上對接力度,重點圍繞鄉村振興、新增債券、轉移支付補助等政策,積極爭取上級扶持。四是強化金融服務。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搭建銀企對接橋梁,充分利用政銀合作金融產品,撬動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為實體經濟輸血造血。
(二)統籌兼顧,著力保障重點支出需求。一是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堅持有保有壓,從嚴從緊安排預算支出,嚴控“三公”經費,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會議費、差旅費、培訓費等支出,集中財力落實“六穩”“六保”各項政策要求。二是統籌財力優先保障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彰顯民生福祉新溫度,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著力抓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教育、文化、醫療、就業、養老等民生實事,不斷提升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三是支持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積極籌措安排資金,全力支持城南片區、西康片區、城北高鐵片區城市開發,突出提升城市功能,為建成運河之畔最美縣城提供堅強財政支撐。四是做好災害防治和應急處置資金保障。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及時安排撥付疫情防控和救治資金,全力保障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圍繞防汛抗旱、消防應急、食品藥品、污染防治等領域的突出短板,加大防控能力和裝備配置建設投入,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提質增效,深入推進財政管理改革。一是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充分把握全省財政預算管理一體化平臺上線時機,強化人大預算聯網監督質效,加強部門預算項目庫管理,強化“直達資金”執行情況動態監管,不斷提升預算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二是積極探索財政電子票據改革。做好非稅收入收繳管理系統升級改造,力爭在今年底將非稅收入征繳體系接入江蘇政務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并實現財政電子票據的試點上線使用,努力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透明度。三是推進政府采購改革。開展政府采購領域“放管服”改革,提高集中采購限額標準,簡化政府采購流程,落實采購人主體責任,努力營造誠實守信的政府采購信用環境。四是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推進國有企業市場化轉型,引導企業圍繞主責主業選準發展方向,拓展經營市場,提升國有企業競爭力和盈利發展能力。
(四)綜合施治,有效防范化解財政風險。一是充分考慮財政承受能力,嚴控基本建設規模,對沒有資金來源的項目原則上不予實施;二是嚴格執行年初部門預算,嚴控預算追加,嚴把財政支出政策關口,除上級政策性支出以外一律不予以審批,對確需落實的民生事項所需資金分年度合理安排;三是切實規范舉債融資行為,落實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年度化解計劃,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杜絕以任何形式新增隱性債務,動態排查政府性債務領域的潛在風險,對各類隱性債務風險隱患做到早發現、早處置。四是進一步加強財政干部隊伍建設,嚴格財政財務核算管理,開展財政專項資金檢查,加強鄉鎮財政管理規范化建設,進一步規范財經秩序,確保財政運行有序、風險可控、安全平穩。
各位主任、各位委員,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財政部門將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指導下,認真貫徹本次會議作出的決議,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奮力開創全縣財政改革發展新局面,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