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深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999,91精品国产91综合久久蜜臀,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泗陽縣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開

名稱 泗陽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泗陽縣教育擴優強縣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索引號 01432281X/2024-00246 分類 政府文件 ??教育 ?? 通知
發布機構 泗陽縣人民政府 公開日期 2024-09-09
文號 泗政發〔2024〕67號 關鍵詞
文件下載 泗陽縣教育擴優強縣三年行動計劃.docx
時效

泗陽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泗陽縣教育擴優強縣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各園區(場)管委會,縣各委辦局,縣各直屬單位:

《泗陽縣教育擴優強縣三年行動計劃》已經縣政府十八屆三十五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落實。

泗陽縣人民政府

2024年9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

泗陽縣教育擴優強縣三年行動計劃

(2024—2027學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擴大教育優質資源,增強教育發展競爭力,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根據全縣教育強縣座談會精神,結合我縣教育發展需求,決定組織實施教育擴優強縣三年行動,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為根本保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根本目標,增強教育縣域競爭力和發展持續力,加快構建幼有優育、學有優教的高質量教育體系,打造“改革更具成效、人民更為滿意、核心競爭力更加彰顯”的教育品牌,力爭構建“緊跟現代化建設步伐、培養時代新人、賦能‘千里運河最美縣’發展”的泗陽教育格局。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五育”并舉,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堅持改革創新。借鑒先進經驗,大膽探索實踐,堅持分類指導、調整結構,優化布局、整體推進,縮小城鄉間、校際間差距,共享教育發展成果。

(四)堅持依法治理。強化學校章程建設及法治宣傳教育,推進依法治教、依法辦學、依法治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主要目標

到2027年,適應縣域發展和學齡人口變化的城鄉中小學幼兒園學位供給調整機制基本建立,優質資源配置水平有效提升,順利通過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督導評估,三星級及以上普通高中實現全覆蓋,新建、擴建一批新優質學校,優質學位供給能力進一步提高,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主要目標為“5、4、4”:

“五個更加”:學前教育更加普惠化,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監測點達標率85%以上。義務教育更加均衡化,縣域義務教育監測達標率達84.4%。普高教育更加品牌化,三星級(含)以上高中全覆蓋。中職教育更加實戰化,組建產教融合共同體(實訓基地)6個。特殊教育更加協同化,特殊融合教育覆蓋率100%。

“四大提升”:治理能力、素質培養、隊伍建設、數字化賦能得到有效提升。穩步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深化“五育并舉”,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推進教育數字化改革,智慧校園達標率80%。

“四項改革”:以集團化辦學的深入引領,推進課程教學、質量評價、考試招生、協同育人4項改革落地見效。4個教育集團高效運轉,“三學”課堂全面推進,普高錄取率提升至70%,“三全”育人成效明顯。

四、重點工作

(一)推動各學段教育擴優提質實現“五個更加”

1.學前教育更加普及普惠

(1)推進普及普惠建設。完善《泗陽縣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實施方案》,堅持城區平均每1萬常住人口至少配套設置1所9-12個班級規模的幼兒園。新增小區配套園原則上建成公辦園,鼓勵存量小區配套民辦園協議到期后轉為公辦園。增加公辦學位供給,穩定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公辦幼兒園占比達50%及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5%及以上,省市優質幼兒園覆蓋率達90%及以上。全面改善薄弱園辦園條件,“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達到國家相關標準,并通過督導評估認定。

(2)提升保育教育質量。深化幼兒園教育改革,堅持保教結合,促進高質量師幼互動和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完善全覆蓋學前教研體系,健全縣園兩級教研機制,依托優質幼兒園建立教研基地。推動幼兒園與小學銜接,提高入園準備和適應有效性,嚴禁提前教授小學課程。

(3)全面規范辦園管理。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強化對幼兒園辦園條件、師資配備、保育教育、衛生保健、安全防護、招生宣傳等方面監管,動態調整公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加強對幼兒園包括非營利性民辦園財務監管,統一使用經教育行政部門備案的銀行賬戶。定期對幼兒園名稱不規范、違規收費、違規使用幼兒教材等問題進行治理。

2.義務教育更加優質均衡

(4)推進優質均衡創建。完善《泗陽縣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方案》,不斷增加城西片區初中學位供給,滿足入學需求。堅持重硬件、更重軟件,重指標合格、更重群眾滿意度,重數量、更重質量,力爭在國家和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相關科目學生學業水平達到Ⅲ級以上,且校際差異率低于0.15”,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5)實施優質校挖潛擴容。統籌有條件和群眾認可度較高的學校,特別是教育集團龍頭學校,“一校一案”合理制定挖潛擴容工作方案。通過利用現有校舍資源、改擴建教學樓、調配教師編制等方式,在不產生大班額情況下,統籌實行適應學齡人口變化的學位供給。通過因地制宜改造學校地上地下空間、統籌利用學校周邊資源等方式,開辟學生活動場地。

(6)加快新優質校成長。根據縣域優質均衡發展目標,按照3年周期制定新優質學校成長發展規劃,出臺《新優質學校建設評估標準》。通過高起點舉辦新建學校、優化提升基礎較好學校等方式,加快舉辦一批條件優、質量高、群眾滿意的新優質學校。提升鄉鎮學校辦學條件,促進學校“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優”發展。實施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再提升6所較為薄弱公辦初中辦學水平。支持學校在課程建設、育人模式、辦學方式等方面改革創新。

3.普通高中教育更加品牌化

(7)擴大優質資源供給。依據學齡人口變化,動態調整學位資源,分設海門實驗中學、桃州中學初中部和高中部,擴大優質普通高中辦學規模,提升改擴建優質普通高中。圍繞縣中振興,定期專題研究泗陽中學發展,把泗陽中學打造成泗陽教育“領頭羊”。根據普通高中學校設施設備條件,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建設學科教室、創新實驗室等。

(8)推動多樣化發展。構建更加多樣、更具活力的普通高中發展機制,泗陽中學開展普通高中教育集團課程創新實驗,探索建立普通高中與高等學校協同育人機制,確保獲評省高品質示范高中建設立項學校或培育學校。致遠中學鞏固提升民辦教育首位度,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確保獲評省特色高中建設學校。實施普通高中星級提升工程,實驗高中、桃州中學力爭創成四星級高中;桃源路中學、海門實驗中學、王集中學力爭創成三星級高中。

4.職業教育更加實戰化

(9)統籌布局發展。將職業教育發展納入區域發展、產業發展、城鄉建設等專項規劃,加快構建融通融合融匯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適時啟動泗陽中等專業學校圖書樓建設,全縣改建2個省級實訓基地,新增2個省級優質專業,推進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工程,2025年職業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全面達標。泗陽中等專業學校創建成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泗陽分院,成子湖中專和霞飛中專加快特色化辦學步伐。

(10)賦能產教融合。職業學校深化與企業、園區合作,在專業設置上做文章,大力推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圍繞泗陽高端紡織、家居制造、食品加工等縣域主導產業,精準把握企業對人才培養需求,以專業鏈對接產業鏈、技術鏈、創新鏈,提供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共建特色專業,激發整體辦學活力,增強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性,畢業生本地就業率保持在75%以上。

(11)優化職業培訓。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依托職業學校建立勞動者接受繼續教育和職業培訓的靈活學習制度,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創新職業培訓模式,不斷完善職業培訓課程體系,切實提高職業培訓質量和實效,雙師型教師比例不低于70%。每年培養現代學徒和企業新型學徒500人以上,企業訂單培養規模占比招生總量不低于20%。積極推動職業學校承擔城鄉社區教育機構職能,全縣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參與率達到70%。

5.特殊教育更加協同化

(12)推動特教達標建設。通過改擴建、學段貫通等方式,提供從幼兒園到高中全學段銜接的十五年制特殊教育服務。在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高水平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前和高中階段殘疾兒童入學(園)率。根據不同學段、不同專業配足配齊特教教師,實現動態平衡。以省特殊教育發展工程項目為抓手,完成區域特教管理中心、科學精準的診斷評估中心、優質特教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合作共生的康復中心、面向未來的發展研究中心、服務區域的師資培訓中心“六大中心”建設。

(13)推進普惠融合發展。優先將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納入資助范圍,對殘疾學生特殊學習用品、教育訓練、交通費等予以補助,適齡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保持在99%以上,特殊融合教育覆蓋率100%,義務教育送教上門比例降至5%。制定孤獨癥兒童教育康復訓練基地、鄉鎮融合資源中心和普通中小學資源教室運行規范,提升服務質量。加強培訓,組建“特教骨干教師培育站”,開設省特殊教育師資培訓中心泗陽專班。推動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醫療康復和信息技術等相結合,創建融合教育示范縣和示范校。

(二)實施治理能力、素質培養、隊伍建設、數字化賦能“四大提升”行動

1.治理能力提升行動

(14)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縣委教育工委持續鞏固提升基層黨建水平,加強與派駐紀檢組協作配合,推動學校行政管理“三重一大”事項主動接受監督。穩步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發揮學校黨組織作用,黨組織書記主持黨組織全面工作,督促檢查黨組織決議貫徹落實,校長按照黨組織有關決議,全面負責好學校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等工作。書記和校長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學校發展。

(15)加強教育行業治理。規范學校“五項管理”,強化作息時間、課程教學、作業考試、課后服務等方面監管。明確財務管理主體責任,加強中小學收支監管、基建和修繕項目審計,實行校長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每年財務內部審計面不少于20%。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合理控制民辦義務教育規模。健全辦學信息公開制度,重點公開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招生入學、收費項目及標準等信息,保證學生家長及社會公眾的知情權。

(16)完善安全責任體系。強化校園安全管理,全面提升校園安全防范能力,推進安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有效遏制涉校涉生矛盾糾紛、風險隱患、安全事故的發生。完善涉教糾紛調解機制,規范依法處置程序,強化對校園安全事故問責機制。持續開展好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侵害、防騙反詐等專項行動,常態化開展各類安全應急演練,增強師生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

2.素質培養提升行動

(17)構建大思政課程體系。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教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深化學科德育,落實中小學學科德育教學指導意見,開展學科德育教研試點工作,構建中小學縱向有機銜接、課內課外網上網下橫向貫通、課程思政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聯動的“大思政課”工作格局。探索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建設,打造一體化教學資源庫。加強思政課教師基本功錘煉,打造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18)提升科學文化素養。全面落實義務教育、普通高中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整體規劃設計國家、地方、校本三類課程。加強科學教育,開齊開好科學類課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深入開展學科實踐、實驗教學、跨學科主題學習和綜合實踐。加大實驗室建設和使用指導力度,保證完成必做實驗和開展探究實踐活動,組織好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活動,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強化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19)鍛煉體藝實踐素養。深化教體融合,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藝術活動,建立“教會勤練常賽常演”長效工作機制。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藝術素養測評、體藝特色學校創建,推進體藝實踐社團活動,做好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強化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推動“‘三維五育’勞動清單評價”成果轉化,深化勞動教育實踐場所功能,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開展家務勞動、校園勞動、校內外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加強對中小學生勞動過程中的安全意識教育。

(20)強化學生心理素養。全面加強和改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續深入開展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潤心”行動,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選優配強心理健康學科研訓員,為學校配足配齊心理健康教師。依托縣未成年人指導中心、縣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發揮學校心理輔導平臺作用,常態化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輔導。加強醫教結合,穩步推進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測評工作,構建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和干預機制,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1)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完善拔尖學生培養機制,聚焦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發現、早期培養,重點圍繞基礎學科,構建“寬門檻、多通道、高層次”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引導鼓勵跨學科教學研究,重點圍繞初高中全學段教學計劃的整體統籌,科學探索課程建設、教學教研、管理評價等方面中小學一體貫通,為學生個性化成長提供服務。堅持行政主導,強化專業支撐,組建專家指導委員會。

3.隊伍建設提升行動

(22)錘煉校長隊伍。注重選優配強書記校(園)長,落實任職條件和專業標準,規范選任程序。創新書記校(園)長能力提升途徑和長效機制,健全激勵機制,激發辦學活力,規范學校管理,定期組織考核。鼓勵校長勇于改革創新,爭當敢擔善為的先鋒、爭當創新創優的表率、爭當正身律己的標桿,不斷推進教育家辦學治校,成長為懂教育、愛教育的專家型書記校(園)長。每年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評選表彰一批最滿意校長。

(23)強化教師管理。建立常態化的干部教師交流輪崗機制,將交流輪崗工作經歷作為學校中層干部提任校級干部的重要條件。面向薄弱學校,因需實施教師組團流入。推動優質學校的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赴鄉村學校交流輪崗,期限3年,在特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評聘中給予傾斜。實施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強縣域統籌,在縣級層面推動編制、崗位和骨干教師的統籌管理、科學配置和靈活調劑。加強骨干教師示范作用發揮和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完善保障措施,推動建立科學高效的教師資源配置管理機制。

(24)優化教師培養培訓。優化鄉村定向師范生培養計劃,強化面向“雙一流”建設大學畢業生、研究生、師范類本科畢業生校園招聘,加大體育、藝術、勞動、心理健康等緊缺學科教師補充和培養力度。充分發揮名師名校(園)長輻射帶動作用,高標準推進縣級培訓項目。持續打造“雙航杯”教師論文評比和“雙華杯”教師素養大賽建設品牌,以賽促培。力爭新增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1人、正高級教師6人、省特級教師2人、市名校長2人、名教師2人,縣級骨干教師55人、市級骨干教師35人以上。優化“131”教師培訓平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體育、美育、勞動、科學、心理健康等學科教師培訓。每年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評選表彰一批優秀教育工作者。

(25)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實行教師入職宣誓制度,全面落實新時代幼兒園、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完善師德師風承諾書和負面清單制度。嚴查侵害學生健康、有償補課、學術不端等行為,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加大師德典型選樹力度,每年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評選表彰一批師德標兵。

4.數字化賦能提升行動

(26)匯聚數字資源。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賦能教育管理和評價改革,探索未來學校新形態、教育發展新賽道。遴選10所智慧校園建設示范校,培育“燈塔”案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制定《泗陽縣智慧校園建設規范(試行)》,完成“十四五”智慧校園達標率80%的目標任務。用好省名師空中課堂學習平臺,促進“雙減”政策落實。建立全縣基本教案、課例、教學模式資源共享平臺,打造新型云端學校。深入推進“雙師課堂”建設,變革傳統授課模式。

(27)搭建載體平臺。深化泗陽縣智慧教育云平臺應用,實現教育業務協同融合。建設教育城域網,推進基礎教育人工智能應用,夯實教育大數據平臺,發揮人工智能、大數據在支撐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教育管理、教學研究、個性化學習、教育評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打造全縣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面向教師、學生及家長,實現教育信息服務“一網通辦”。

(三)深入集團化辦學,引領推進“四項改革”落地

(28)深化集團辦學模式。以改革思維深化集團化辦學內涵,堅持以城帶鄉、以強帶弱、以強帶新發展戰略,深化集團化辦學機制,完善集團化辦學和教學共同體運行模式。發揮考核作用,充分釋放龍頭學校引領和集團總校帶動作用。統籌處理好提升集團整體競爭力與各成員校特色發展、縱向學段與橫向學科關系,建立“權責清晰”的集團總校長負責制,推動集團內教育全要素有序流動,支持總校長在集團內學校管理、教育教學、交流輪崗、評價考核等全過程擔好重任,教干和骨干教師交流比例不低于教師總數15%,教學質量差距逐漸縮小,率先實現集團內學校優質均衡。創新學生培養機制,積極探索集團校優生長鏈條培養模式,實現對學生發展支持由單體學校向集團供給轉變。

(29)加大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制定《泗陽縣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方案》,深入推進素養化“三學”課堂建設,打造更多學科拓展課程和研究性學習課程品牌。開展“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建立優秀案例常態化交流展示機制。鼓勵支持學校申報省市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中小學課程基地與學校文化建設、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特殊教育融合發展等基礎教育內涵建設項目。加強教師閱讀指導能力,積極推動整本書閱讀,引導全學科閱讀向跨學科閱讀深化。

(30)推進質量評價改革。完善修訂《泗陽縣中小學教師提升教學質量十項要求》《泗陽縣中小學教育質量考核辦法》,優化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強化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建設學校質量自評系統,完善學業考評與綜合素質評價,探索實施無感式、伴隨式數據采集,引導學校加強過程性評價、增值性評價,增強評價真實性、科學性、精準性。

(31)深化考試招生改革。完善入園政策,優化入園工作機制,努力保障適齡幼兒及時就近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鞏固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改革成果,深化落實“教育入學一件事”辦理。堅持“兩為主、兩納入”,健全完善隨遷人員以居住證及繳納社會保險、進城務工人員和返鄉創(就)業人員以簽訂正式勞務合同及繳納社會保險為主要依據的子女入學政策,進一步保障流動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有序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普通高中錄取率到2027年達到70%。完善優質普通高中指標分配方式,加強對優質教育資源的統籌配置,持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職業教育開展1+X證書試點,年考證人數在400人以上。擴大五年制高職辦學規模,每年招生不少于1000人,穩定中高職“3+3”貫通培養模式。

(32)探索協同育人改革。建設泗陽縣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推動形成政府統籌協調、學校積極主導、家庭主動盡責、社會有效支持的協同育人格局,落實各方責任及溝通機制。建立課上課后一體銜接的學校育人新生態,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建立家校協同育人專家庫,編寫中小學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指導手冊。加強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建設,整合利用全縣人文和自然資源,為學校和學生開展校外活動創造條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推動泗陽縣教育擴優強縣三年行動工作領導機制,由縣委、縣政府負責同志任“雙組長”,構建各單位、各鄉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抓教育的責任體系,著力破解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障礙。縣各有關部門依據工作職責,做好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的政策、項目、資金等保障工作。各級各類學校要深化作風、效能建設,細化年度目標,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二)加強資金保障。堅持多渠道籌措經費,有效保障三年行動計劃順利實施。完善各類教育經費預算投入和撥付制度,統籌用好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大力支持教育資源建設。征收的教育附加費、土地出讓收益等費用,足額用于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公用經費全面納入縣級財政保障范圍,完善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三)加強考核監督。發揮縣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縣教育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泗陽縣教育擴優強縣三年行動計劃的統籌推進,每年度印發三年行動計劃重點任務清單,每年開展一次成員單位述職,及時總結行動計劃實施成效、經驗,凝聚全社會支持教育高質量發展合力,保障三年行動計劃如期實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全县| 汉沽区| 灵山县| 长春市| 淳化县| 台中县| 罗江县| 湖南省| 获嘉县| 延寿县| 台北县| 班戈县| 巴林右旗| 泉州市| 凤庆县| 白山市| 红安县| 林周县| 鸡西市| 新密市| 浪卡子县| 河西区| 瑞金市| 汤阴县| 雷州市| 定远县| 夏邑县| 亳州市| 信丰县| 朝阳市| 台南县| 城步| 保亭| 额敏县| 梁河县| 巨野县| 墨玉县| 蕉岭县| 榆社县| 兴安县| 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