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松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對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實施農田退水污染治理是改善水環境質量,保障汛期斷面水質達標的重要舉措。推廣污泥資源化利用是落實“無廢城市”建設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您的提案內容將農業綠色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高度融合,有機統一。
一、關于“在農田退水中增加環保措施”的建議
“十四五”以來,為減輕農田退水對河道水質影響,持續推動區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我縣探索實施多種農田退水治理新思路。一是建設農田退水生態凈化塘生態濕地。利用農村房前屋后廢棄坑塘,在穿城、王集等7個鄉鎮(街道)實施農田退水凈化塘濕地點位13個,建設生態河塘約176畝,內容包括沉淀塘、表流濕地、水生植物塘、溢流壩、滲濾壩,同時建設濕地周圍景觀,如喬木、灌木、地被種植等以及管護道路,在凈化農田退水水質的同時,有效提升村莊生態環境。二是開展運南片區農田退水先行先試。為加強洪澤湖重點區域農田退水治理,我縣充分利用專項資金,在盧集鎮和裴圩鎮共實施7900畝農田退水治理先行先試項目,開展農田排灌系統循環生態化改造。采取“源頭減量-循環利用-過程攔截-末端治理”措施,建設生態河道及生態攔截溝清淤、生態低堰、灌溉泵站、過路涵洞等工程,努力實現“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養分再利用”,保障高松河S330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三是探索暗管排水技術。縣農業農村局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探索暗管排水新技術,通過在地下鋪設排水管道系統,有效收集和排出土壤中多余水分。該技術具有精準控水、減少養分流失、保護土壤結構、提升農田生態效益等顯著優勢,是實現農田“生態良好”、推動農田面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
二、關于“實施城市污水殘渣再利用”的建議
目前,我縣已建成的污泥處理項目10個,處置方式有燒磚、免燒磚、燒制陶粒、燒制陶砂等,年處置能力56.2萬噸/年,遠大于污泥實際產生量,部分企業已經收不到污泥,只有6個處理項目能正常運營。價格已因市場競爭激烈,從之前的300元/噸降至240元/噸。
基于當前污泥處置行業現狀,建議:一是充分評估污泥固化土的項目必要性和可行性。考慮到國家層面尚未出臺污泥固化土技術標準,周邊地區也沒有污泥固化土項目,工藝是否成熟可行需咨詢相關專業機構。二是嚴格固化污泥管理。由于污泥種類較多而固化工藝簡單,為降低環境風險隱患,應考慮污泥“點對點”處置方式,嚴格限制污泥來源和產品使用區域,如:只允許固化土在非耕作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使用。三是待相關技術和政策出臺,為降低處置成本,可考慮建設生活污泥固化項目。
下一步,我局將會同水利局、農業農村局研究謀劃農村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技術路徑,優化農村水系循環系統,通過灌區改造等工程,打造河道溝渠水系大循環,通過新建活水閘站、生態濕地、小流域治理等創新手段,推動區域內耕地實現水體的生態凈化和農田退水循環利用。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宿遷市泗陽生態環境局
2025年7月14日
聯系人姓名:楊定明
聯系人電話:15850931894
抄送:縣政協提案法制委、縣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