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眾興街道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縣關于法治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多措并舉,狠抓落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縱深發展,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4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強化履職盡責,筑牢法治建設根基。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中關于法治建設的戰略部署,黨政主要負責人切實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堅持將法治建設工作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對法治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制定、部署《眾興街道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方案》,定期聽取法治政府建設重要工作匯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重點項目、工作進度,年度重點任務分解落實,做到有部署、有督促、有考核。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相關職能部門配合的工作局面。
(二)學悟法治思想,引領法治實踐走深。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積極發揮領導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龍頭帶動作用,將自學和集中學相結合,綜合運用黨工委會議、中心組理論學習、主題黨日等各種形式載體開展學法活動。結合街道重點工作內容,著重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和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領導干部依法辦事能力,認真落實好信訪工作法治化這一重大改革任務。街道黨員干部充分運用“學習強國”“宿遷干部學院”等平臺,認真學習法律法規,完成年度學法用法考試任務,全員按要求完成考核,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斷提高。
(三)優化審查機制,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建立3名專業律師和1名公職律師為成員的合法性審查團隊,進一步完善繁簡分流,增加制式合同范本,提高合法性審查效率。印發了《眾興街道2024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清單》,并及時將相關信息進行公示。充分發揮街道法律顧問、社區法律顧問的專業能力,擴展審查范圍從街道延伸至社區,推進審核結果運用,將規范性文件、重大行政決策、居民公約、政府合同等事項全覆蓋、全流程的納入合法性審查備案范圍,全年共計提出合法性審查意見58條。以先期的審查提醒來預防后續的行政爭議,從而降低行政爭議的發生率和敗訴率,眾興街道已連續六年未出現行政敗訴案件。
(四)拓寬普法形式,提升居民法治素養。制定《2024年眾興街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眾興街道2024年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清單》等,定期開展專項普法活動。成立由2名司法干警、21名社區法律顧問、305名法律明白人組成的普法團,深入社區、集市、企業、學校等區域,重心前置,精準施策,創新開展法治小攤、法治文藝巡演、以案釋法和學法用法法治講堂、法治漫展等各具特色普法宣傳活動。今年以來,眾興街道深入開展法律“六進”工作,組織大型活動20余次,法律講座131場,累計發放普法宣傳資料超5萬份,提供法律咨詢500余次。
(五)整合公共法律,增強為民服務質效。規范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以服務基層為重點,以規范化建設為抓手,以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為導向,著力打造綜合性、便利性、多層次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平臺,2024年法律咨詢窗口值班250次,提供法律援助、遠程公證、法律咨詢等服務1412件。依托各社區公共法律服務站,組建“法律明白人”“三官一律”、社區調解員、司法所工作人員等成員在內的法律管家團,“管家團”應每周5主動到街道小區“坐診”,并開展法律講座、入戶走訪,把法律資源及時、方便、準確地提供給小區居民,同時根據群眾實際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方式,真正實現公共法律資源共享。
(六)聚焦源頭治理,化解基層治理頑疾。針對不同時期的突出矛盾,街道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預警機制,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調處。積極組織動員區域內100余名專兼職調解員定期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活動,尤其是加強矛盾易發的重點領域和場所排查,及時發現問題,就地化解矛盾。對于重點突出矛盾,進一步加強法院、派出所、信訪和司法所等部門聯動,充分發揮公調對接、訴調對接、訪調對接機制作用,及時妥善處置,防止矛盾激化升級。2024年,街道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436件,群眾滿意度達98. 7%。針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法律和糾紛化解需求,安排10余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人民調解員組成3個專項法律服務團,走訪街道3家小微企業和1000余戶個體工商戶,主動排查矛盾糾紛和法律風險。截至目前,收集排查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各類法律風險近100項,成功化解矛盾調解30余起,減少和挽回經濟損失10余萬元。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今年以來,眾興街道法治政府建設雖取得一定成績,但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一)公民法律素養還需提高。一方面街道普法教育方法創新還不夠多,普法成效雖有一定成效但新形式普法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另一方面,部分人群法治觀念淡薄,在自身合法權利被侵害時,不能正確運用法律武器維權,信訪不信法問題依然存在。
(二)工作隊伍力量有待夯實。街道專業法律知識背景的工作人員還相對欠缺,部分工作人員沒有養成日常學法習慣,用法時主要依賴網上搜索等“臨時抱佛腳”途徑,面對日漸提升的法治工作需求,還需進一步強化隊伍專業化建設。
(三)基層法治建設任重道遠。基層法治建設工作發展水平不平衡,各社區存在一定差距,特色亮點打造不足,創新意識仍有待提升;現行依法治理和普法思路模式,難以有效滿足廣大群眾對法治的高質量需求。
三、2025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一)加強法治隊伍建設。緊抓領導干部“關鍵少數”,嚴格落實理論學習中心組學法、黨工委會議前學法、重大行政決策前學法制度,持續提升領導干部法治意識和水平。充分發動年輕干部參加執法證、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現“應考盡考、應領盡領”,開展合法性審查業務培訓,形成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法治后備隊伍。
(二)堅持普法惠民工程。將法治宣傳教育納入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總體部署,制定實施法治宣傳教育規劃。利用支部“三會一課”、黨日活動等時機開展法治宣傳和學習。加大對法治宣傳經費投入,利用靈活多樣的宣傳形式,大力宣傳法律知識、依法行政,讓群眾知法、學法、懂法、用法,營造良好法治氛圍。
(三)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充分發揮眾興街道社會治理中心作用,完善每月分析研判機制,信訪問題和矛盾糾紛實現就地化解率90%以上。充分發揮中心城區法律服務的資源優勢,挖掘熱心公益事業、擁有法律專業背景、熟悉社情民意的基層工作人員加入街道法律顧問人才隊伍,打通公共法律服務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