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
為加強我縣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管理和保護,從源頭保障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根據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的決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全省飲用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工作的意見》(蘇政辦發〔2017〕85號)、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全市飲用水水源地管理和保護的實施意見》(宿政辦發〔2018〕91號)等有關要求,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二、工作目標
按照“實行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的要求,進一步明確責任、規范管理,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強化對我縣中運河竹絡壩、中運河雙橋、成子湖盧集備用和中運河姜橋等4個飲用水水源地長效管理和保護;加大水源地整治督查、巡查力度,及時發現并解決對水源地有影響的問題和行為,確保問題整改長效保持、不反彈,保證飲用水水質安全。
三、保護區范圍
我縣集中式飲用水源分為河流型和湖泊型,具體是為中運河竹絡壩水源地、中運河雙橋水源地、成子湖盧集備用飲用水源地和中運河姜橋水源地。每個飲用水源地明確取水口位置,一級、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水域與陸域范圍。
四、主要內容
一是規范設置水源地標牌及隔離設施。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HJ/T433)規定,在水源地一級、二級及準保護區的邊界設置界標、交通警示牌、宣傳牌等三類標志牌。
二是持續開展水源地風險隱患綜合整治。鞏固整治成果,不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地風險隱患“回頭看”,嚴防問題反彈,對日常巡查中發現的問題要迅速開展整治工作。
三是加強水源地水利工程維修與養護。強化日常巡查,加強監測,保持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附近河岸及河床穩定,通過優化工程調度,確保飲用水水源地水利工程安全高效運行。
四是加強水源地監測與信息發布。整合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資源,做到信息互通共享。不斷增強水質自動監測監控和預警能力,動態掌握水質和風險狀況。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按規定及時報告縣政府,并通報相關部門,積極做好應急響應和處置工作。
五是強化水源地長效管理和保護。實施水源地巡查監管常態化,明確水源地保護區巡查頻次,發現污染問題或風險隱患,應及時報告縣政府。強化保護飲用水水源地的部門聯動、協作,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和重大事項會商機制,研究布置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
(六)定期開展水源地水量與水質安全評估。定期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安全調查評估、水源地水量與水質安全評估,定期檢查各項管理和保護措施落實情況,及時掌握飲用水水源地安全狀況。
五、工作職責
明確縣委宣傳部、縣水利局、縣住建局、縣交運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資規局、縣衛健局、縣商務局、縣城管局、縣公安局等單位工作職責,協同做好全縣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是落實管理責任。各單位要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作為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加大整改力度,落實建設任務。
二是加強部門聯動。各單位既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也要加強溝通、協調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堅持聯席會議和重大事項會商機制,聯席會議下設辦公室,辦公室在水利局,負責辦公室日常管理工作。
三是強化工作考核。將水源地管理與保護工作納入年度重點工作目標考核,考核結果作為評價單位、部門和領導干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并對有關情況及時予以通報。
圖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