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據
2019年12月9日,在慶祝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氣象工作關系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好氣象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要求加快科技創新,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氣象服務保障能力,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提升氣象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我縣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2〕11號)、《省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蘇政發〔2020〕81號)和《市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宿政發〔2021〕117號)等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出臺《泗陽縣人民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二、起草過程
縣政府高度重視《實施方案》的起草工作,王愛民副縣長對相關工作提出了要求??h氣象局切實抓好《實施方案》的代擬工作,搭建工作專班,對我縣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組織保障等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向縣各有關單位書面征求意見,共計征集到意見4條,主要涉及責任單位的明確。縣氣象局經研究全面采納,對《實施方案》修改完善,并完成合法性審查。
三、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加快“千里運河最美縣”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氣象支撐。
四、主要目標
到2025年,建成較好滿足泗陽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災害性天氣監測率達到95%以上,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比“十三五”平均水平提升5%,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氣象災害損失占GDP的比重較“十三五”平均下降15%。氣象綜合保障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到2035年,全面建成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氣象業務體系,氣象服務深度融入城市建設、民生保障和行業發展等各領域,氣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顯著增強,公共服務效益和滿意度顯著提高,氣象服務泗陽高質量發展能力和綜合實力走在全市前列。
五、主要任務和特點
(一)主要任務
1.加強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健全氣象災害防御組織體系;完善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機制;提升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水平;提高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時效;強化民生和城市運行保障氣象服務。
2.聚焦“強富美高”新泗陽建設,切實增強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能力。加強重要生態系統氣象保障服務;提升大氣污染防治氣象服務能力;提高鄉村振興氣象服務保障能力。
3.發展現代氣象業務,不斷提高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水平。提高氣象災害監測能力;提高預報預警準確率;提高氣象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4.堅持科技創新驅動,全面提升氣象科技創新水平。提升氣象科技創新能力;建設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
5.推進氣象科學管理,切實增強縣域氣象治理效能。加強氣象法治標準建設;深化氣象重點領域改革;健全防雷安全監管工作機制。
(二)主要特點
一是嚴格對標,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文件精神。主要圍繞省市文件提出的目標和主要任務,結合我縣“十四五”規劃和,編制了具體落實舉措、責任分工。
二是爭先進位,推動我縣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市前列。提及的涉及縣級的客觀指標、定性指標均不低于省市指標,力爭氣象綜合保障水平、氣象服務泗陽高質量發展能力和綜合實力走在全市前列。
三是立足實際,體現我縣“千里運河最美縣”現代化建設氣象特點和固基礎利長遠的需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出開展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評價,為全縣建成長三角預制食品新高地提供支撐。立足提升氣象觀測自動化水平,進一步優化站網布局,增強氣象災害重點防御地區和盲區的監測能力。立足提升大氣污染防治氣象服務能力,更換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車輛,更新升級智能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
圖片解讀